2017年5月24日下午3点,逸夫楼402教室走进了一位特殊的听课者——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、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、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顾海良教授。他示意讲课老师按照应有的节奏继续原来的教学内容,并坐到了教室的后排,打开了听课记录本。顾海良教授深入太阳集团电子游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检查、指导教学工作,是教育部关于开展2017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之一。
3点10分,上课铃声响起,走上讲台的不是教师,而是4名同学,他们讲述的是“美国媒体视角下的‘一带一路’”。原来这是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课的学生研讨展示课。结合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多语种的实际,陈文力副教授在开学初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作业题——“外国媒体中的‘一带一路’”。这4位同学分别讲述了研讨这一问题的宏大背景,,美国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盛顿邮报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、《福克斯》等媒体是如何诠释“一带一路”的,这些媒体的观点在美国甚至世界所产生的反响和影响,中国应如何甄别、鉴戒这些媒体的立场和态度?4位同学的教态还显拘谨,他们的语言还显稚嫩,他们呈现的内容还显粗糙,但他们充满激情、合作默契。他们讲述的话音刚落,坐在台下的同学就举手发问,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。4位同学一一做了回答。看得出来,这些回答有的令人满意,有的则超出了他们的预设范围而显得就不是尽如人意。15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。接下来的两组同学分别展示了“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看‘一带一路’的角度”、“从巴基斯坦主流媒体看‘一带一路’”。这3个小组完成了规定的动作,台上台下都感到意犹未尽。陈文力老师走上讲台,对这3个小组以及前两节课7个小组的讲授进行了点评。她指出,兼听则明,但对旁观者的描叙更要进行细分。各小组选取的外媒,既有英美主流媒体,也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流媒体。从各小组的报告来看,外媒对“一带一路”既有正解,也存在着误判,这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差异所导致的故意,也不乏妖魔化中国的故意,可见西方的媒体都是选择性发声,同时部分地也是由我们自己对“一带一路”的宣介不清楚、不全面所造成的。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?第一,客观、理性对待国外媒体的误读,并从中看到挑战和风险。第二,正确发声,讲好“一带一路”中国故事。既讲述“一带一路”的“好”,也要讲述“一带一路”的“难”;既讲述“一带一路”对世界好,也要讲述“一带一路”对中国好,讲好“命运共同体”的“丝路”故事。第三,作为涉外院校的学生,作为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,要储备好自我,以北外校友、亚投行行长金立群为榜样,在“丝路”舞台上、在世界舞台上建功立业、奉献人生。
顾海良教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、学生主体、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模式表示肯定。他建议,思政课教学一定要与专业课教学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,使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思想政治素养双提高、共发展。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如何进一步强化,并在思政课教学和学习中得到展现和升华,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大问题。